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推动法治宣传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,近日,巷道司法所工作人员深入各村,以“法治护航绿色发展”为主题,开展了一场环保法治宣传活动,将法律知识与环保理念送到群众身边,助力建设美丽宜居的生态家园。
多维普法:让环保法规“活起来”
活动现场,司法所工作人员创新采用“理论+案例”的立体宣传模式。通过悬挂“学法铭于心,环保践于行”“筑牢法治堤防,守护绿色家园”等标语横幅,设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》等法律法规展板,向群众发放印有“按日计罚”“行政拘留”等核心条款的宣传手册,系统解读企业违法排污、秸秆焚烧、农膜污染等行为的法律后果。工作人员特别结合巷道镇“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0%”“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套率100%”等本地环保成效 ,生动阐释法治对生态保护的支撑作用,让群众切实感受到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实践路径。
互动体验:让环保理念“动起来”
为增强宣传实效,活动设置了“环保知识大富翁”“垃圾分类飞行棋”等沉浸式互动环节。司法所工作人员与群众围坐田间地头,通过问答形式普及“一杯珍珠奶茶的分类回收方法”“长江禁渔十年政策”等实用知识,并发放法治环保袋、节水龙头等绿色奖品。在元号村“铁杆大葱”种植基地,工作人员结合滴灌设施现场讲解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》,引导种植户采用“半膜覆盖”“测土配方施肥”等绿色技术 ,从源头减少面源污染。据统计,活动累计吸引300余名群众参与,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,解答法律咨询60余人次。
长效联动:让环保守护“强起来”
针对农业镇特点,司法所联合镇环保办、派出所建立“普法+监管”长效机制。一方面,组织“蒲公英”普法志愿者深入养殖场、蔬菜大棚,开展“送法入企”专项行动,重点宣讲《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》,指导企业完善粪污处理台账;另一方面,将社区矫正对象纳入环保志愿队伍,在太安村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开展“河道清漂”公益劳动,通过“以劳促矫”增强特殊群体的环保责任感。下一步,司法所计划联合法院、检察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作机制,探索“补种复绿”“增殖放流”等替代性修复方式,构建“预防-打击-修复”全链条保护体系。